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如何处理

文书君 人气:2.72W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但是没有经验怎么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如何处理,欢迎大家参考。

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如何处理

这两年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潮,很多学生都称自己是创客。甚至是一个实践,几个人组建一个座谈会也叫创业。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创业,很多明明就是一次社会实践,非常时尚地跟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创业的看法。但很多学生在新闻舆论,国家政策,学校导师,就业压力下,纷纷尝试着创业,不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

1、“神奇百货“创始人王凯歆,16岁辍学创业,主打95后概念,拿到2000万A轮融资,但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摔下神坛。

2、“爱狗团”创始人夏军,94年出生,以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APP上线10天就获10万粉丝,融资不到后从零开始。

3、“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余佳文,高二赚一百万,豪言说拿一亿奖金发给员工,现在颓败非常明显。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确实有点幼稚,不成熟,做事不踏实。

大学生难道真的不适合创业吗?他们成功率咋就这么低呢,为什么?

难道是团队不行、资金链断、不聚焦、激情不在、伪需求、经验不足、执行力差、没有站在风口上、不懂互联网、成本控制不行、没有战略......

其实很多人都在宏观、微观上做过分析,这次我从一些新的视角柔和上面列举点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没有充分的自我认知与准备;

2、没有具备看清事物本质的思维;

3、不聚焦;

4、运营能力欠缺。

成功学有千千万万,鸡汤喝多有抗体,还是多反省一下失败因素。

自我判断不全面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自己是否具备有创业条件,是否对创业有了解?

其实很多大学生自认为自己做过一点市场,看多一点创业咨询或文章,加上马云、刘强东、史玉柱等创业大佬的成功激励,认为自己也可以。

其实大部分成功学的书籍或新闻对没有自我判断的人很容易造成误导的,而大学生恰恰就是缺乏这种能力的群体。

大脑对美好事物的印象大于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印象

在心里学上有一种叫做“巴纳姆效应”的心理效应,意思是只有是好的东西,你都会暗地里和它对号入座。其实算命和星座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如看处女座的运势和性格等分析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对的一面,错误的信息都被大脑忽略,自己不知觉往上靠,觉得很灵。

当书上或创业导师说到创业需求决心时,有点创业想法的同学就会觉得:太对了,我现在就是有决心,得趁早了,我一定能;当书中说到创业需要有好的点子,人们就会觉得:刚好我有一个很好的创意点子,所以我能成。其实这和市面上的所以成功学一样,把成功归纳于对成功的一种非理性的相信和崇拜。自己心里中无形寻找相关好的一面证据来证实,觉得自己越来越符合这条件。

心理学家米歇尔·高奎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杀人狂魔马赛尔·贝蒂尔的星座等信息寄给一个星座分析公司,结果得出这样的答案:很好的适应性,很理性,充满活力,讲究调理。

然后在报纸刊登一则广告“免费分析星座性格”,后来有150人报名。他就把这些人信息寄给那个公司,后来得到的答案与杀人狂的性格差不多。而这150人的反馈有94%都说预测很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滑稽的实验结果呢?

这是由于人们乐于接受模糊说辞,大部分人都会在自己的记忆力寻找对应的证据,缺忽略了分析没有的一面。

为什么这些因素对造成创业失败有着那么重要呢?

因为创业之前没有认清自己,没有认清发展事态,创业往往会受狭隘的思维影响。很多做着做着感觉这个项目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做着做着就手忙脚乱,这样很难坚持下来。外界的很多鸡汤就是无形中误导许多大学生冲动性创业,创始人的能力和心态在刚开始创业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因非常重要。没有做好基本的准备冒然创业,“能力不够,激情来凑”是行不通的。

经验不足

大学生基本都是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阅历,这往往导致大学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做事情具有激情性的冲动。

很多对商业常识、运营、市场、管理都是知点皮毛,导致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起整个团队的运营。

曾经有一个做大学生水果市场的公司叫我做区域代理,跟他们交流,连做宣传和推广最基本的活动都不知如何下手。后来刚刚帮他们推广一段时间说资金不够,后来不干了。这都是纯粹看到有人做得不错以为自己也会抢得一份市场。

团队组建与管理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创业都是找身边同学,脑子一热就开始轰轰烈烈的创业,很少花点时间在找团队上(当然很多能力有限,活动的范围窄)。

大学生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做事情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团队成员往往有一些人说不干就不干,导致在运营方面的滞后。

在2015年炒得很火的o2o项目,很多都在因扩大市场而团队招聘和管理跟不上。59、宅米等一些做高校零食的公司,都说融资过亿元。但团队都是学生,在短期内挣不到钱很多都退出来,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非常大的劣势。

没有具备看清事物本质的'思维

作为创业者肯定非常熟悉这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很超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太有激励和杀伤力了。于是很多人认为——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

本来作为鼓励挺好的,但大部分人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在错误的战略道路,坚持再多的策略也无能挽回成功的。

马云这句话本身就是一条悖论!我们知道在赌博中如果你有无限的资金,你一定会赢。例如你和别人赌大小,第一次压100,你输了;第二次你压200,你又输了。但是每次都比上次压多一倍,在无限的资金支撑下肯定能翻倍赢回来。

创业不能仅仅表面看一些成功案例、人物、名言、书籍,一定要冷静多维度分析背后的原因。

坚持是需要条件和资本的,你和你的团队都是面临家里压力,人生大事的压力,员工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吃客拉撒都要钱,办公运营也需要钱。本身没有多少经验或在错误的战略上谈情怀没有多大作用,一定要规划与了解自己的创业期,少被一些世面上表面的东西迷惑自己。

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往往也很难抓住市场需求的趋势,找不到风口。

1、雷军看到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在四十多岁且做投资已经非常成功了,却做起了小米,很快就非常成功。

2、快手、美图及一些直播平台看到了短视频和场景化的趋势,于是细分人群抢占市场。

3、罗胖、咪蒙、papi酱等看重了自媒体,于是纷纷获取投资占据了很大的粉丝量。

难道真的都是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其实看到趋势只是第一步,很多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趋之若鹜,于是创造了许多伪需求。

如百团大战、o2o互联网项目、共享经济,是迎合了一定的趋势,但是却很少成功。

上门美甲、上门做饭、寝室零食等都是伪需求,导致失败。

不聚焦

我有一个朋友,开始做校园代取的,自己弄了一个公众平台。后来看到o2o火了,看到很多创业团队做寝室零食,他也开始在平台做起,说这是一个互相获取流量的好模式。后来看到红领巾早餐也在想,为了增加粘性也策划增加早餐项目,后来还加了驾校、教育考证等,轰轰烈烈搞个校园生态圈。

后来失败了,为什么?

那是没有做好聚焦。

看到什么火就跟着搞什么,了解一个行情是要时间的,否则很多都是看到表面的东西。做零食渠道比不过别人,做餐饮是重模式费时间,做教育不是刚需,不懂引流。快递配送搞不定就不断想着其他,机会太多,要学会放弃什么,学会聚焦。

有人会说,你看看乐视不是搞什么生态圈、生态物返吗?阿里不是又搞电子商务、又搞支付宝金融、还搞菜鸟物流、阿里云大数据云计算,他们都布局各种领域,多么有战略。

但你没有看到:

1、乐视现在资金链跟不上;

2、腾讯早期只做好一件事——QQ;

3、史玉柱失败后聚焦自己的保健品与广告;

4、王老吉聚焦“怕上火”的卖点。

......

创业早期一定要聚焦一样东西,特别资源有限的大学生,聚焦经常是制胜的法宝。

曾经我在《品牌内容官》看了整理过笔记:

两面针:作为一个老品牌,本来人气已过,但还要搞矿产和房地产,本来中药药膏的第一却被云南白药超了。

康师傅:由于聚焦红烧牛肉面,于是红烧牛肉面成了康师傅的代名词,后来才扩展到饮料行业。

统一:近几年为了赶超康师傅,再次聚焦老坛酸菜牛肉面,刮起了方便面的市场旋风。(是不是经常看到汪涵代言的广告呀)

由于篇幅过长就不展开分析,感兴趣可以私聊我交流,提示几个聚焦分析点:品牌聚焦、人群聚焦、场景聚焦、产品聚焦、卖点聚焦、主次事件的聚焦。

运营能力欠缺

一个公司要想发展,那肯定离不开执行,运营,营销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公司,这些能力往往凸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往往缺的就是这些能力与经验。

但很多大学生并不会觉得自己缺乏这些能力,自己往往做过校园市场,在各种网上了解一些什么运营,怎么做市场营销,觉得自己已经挺懂互联网了,也非常多创新点子,我一定能把传统行业干倒,颠覆他。

这种自嗨创业只有等到在运营时,才会慢慢觉得力不从心。

去年我给一个大学城酒店(主打住宿)做策划,由于地理位置有点偏,知名度低,随着入住率也很低。我跟那个老板交流后,他最得意说我的服务很好,可以开车接送学生,酒店也挺新,可为什么就没人来呢?

他的酒店比学校门口周围的酒店确实远那么一点点,那个想收购他的酒店的负责人也这么说(就是他找我的)。我当时跟他们说,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其实这个酒店本来定位商务的,后来看到学生来的比商务人士还多,就想转型。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周末出去开房的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其实学校门口周围酒店非常火爆的,经常去怕碰到熟人。如果有一个环境好,价格更合理,也可以避免一些尴尬的事,这也会抢得一份市场。

后来我交了一份策划宣传给他们,很多都采纳了,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价格”方面没有调低。开始宣传五天,平时入住只多了一两个。经过协商,价格调低,后来在一个周末两天入住率达百分之九十。

其实作为知名度低的商家公司,价格促销方面是很好的宣传效果,获取第一批粉丝非常重要,学生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了解大学生消费水平就知道,学生在吃、购物消费占了大部分,了解这个就知道其他方面太贵的利弊了。

我这个这个案例跟别人交流,他们认为前期推广把价格降低的成本作为口碑的宣传费挺高明。其实这也是错的,酒店很少人会分享给同学的,更不会发朋友圈宣传,达不到口碑宣传效果,这纯粹就是抓住价格优惠原理。还有就是酒店的边际成本基本是零,在不亏的情况下,入住率越高越好。(我开学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说服阿姨降价住宿,砍了一半的价格)

去年很多学生众筹轰趴,吹得非常牛。我仔细分析市场份额和他们的运营方式,于是我就放弃参加。这个学期,发现很多转让了。

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具备一些运营知识,这样在执行时才不会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