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君>演讲稿>说课稿>

精选小学说课稿合集6篇

文书君 人气:1.07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说课稿合集6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全书第二模块的第二单元,属于我任课第二模块的第三课时,第一单元耗时两个课时,今天要讲述的第二单元为本模块的第三课时。课文内容是第一单元买电脑的内容延伸,主要讲述千和百大数字的英语及数字表达方法。本单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段大明选择钢笔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图片,意在培养孩子的听力,第三部分是一首关于卖电脑的诗歌,最后一个部分是一个游戏,还是练习在第一单元中出现的几个形容词,加深孩子的印象。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花费多少钱的英语表示方法及读法的掌握。

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自己所买物品的价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理财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数字的英语表示方法,应当在课堂中不断操练,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正确说出几千几百数字的表示方法;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文正文的熟练朗读和诗歌的熟练朗读,需要教师巧用方法,激发学生的记忆。

二、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讲读、直观演示、交际、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结合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化教学,比较形象、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句型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听、看、读、想、说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通过听、看,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能说出问题的关键,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多表扬,勤鼓励,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教育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激趣导入

首先以一个数字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开始向学生介绍价钱的表示方法,教授costs,举例让学生熟练运用。

活动二:新旧衔接,感受知识的形成

利用挂图向学生介绍今天重点短文的内容,进而教授短文。

活动三:师生的互动探讨与听力能力的反馈

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独立完成听力练习,然后教师进行订正。

活动四:兴趣培养

歌谣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最后设计一个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五:单词跟读,有始有终

最后让学生跟读单词,完成本单元教学。

以上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学生的兴趣,贯穿“快乐教学”为指导思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给学生热情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相信当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欲望,“要我学”就成了“我要学”;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旋律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歌词也表达了大部分少年儿童的心声,容易引起学生们心灵的共鸣,歌曲难度不是很大,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不是很好,所以我降低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我把学会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初步认识感受附点八分音符。

三、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生:有

师:那你们都有那些烦恼呢, 能跟老师说说一下吗?

师: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说了自己的烦恼,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2、简介歌曲。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歌,这个影片中的主人公呢是一个德国小朋友,他非常的聪明,还很爱唱歌。他的父亲被人诬陷,被判入狱,海因策和坏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拯救了父亲。

3、请同学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小小少年》。

5、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1)看一看歌曲中用的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呢?用笔画出来。

(2)听一听老师范唱与歌曲范唱的区别,哪种唱法好?(教师把附点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来唱)

(3)师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2

得出结论:附点八分音符是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延长把八音符的一半。

(4)听辨练习。

6、跟琴学唱曲谱,感受歌曲的弱起节奏。

7、演唱歌曲

分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明亮略带忧虑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8、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9、课堂延伸----欣赏德语版的《小小少年》。

10、作业:回家把《小小少年》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说课稿 篇3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继而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5、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二、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基于此,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如独立思考我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问题出在哪儿了?自主探索简洁明了的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合作交流谁创造的方法最简洁明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了,学前: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学时:合作交流、探究体验;学后:讲练结合、应用拓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通过让学生介绍我们是哪个班,使学生体会到用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明确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对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一是通过学生猜情境图中哪一位是我的孩子,理解列与行的含义;二是通过第4列第3行站的是我的孩子这一信息,指出情境图中谁是我的孩子,会有四种答案,而我只有一个孩子,造成一种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想到统一定位的必要性;三是在确定了我的孩子的位置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创造出简洁明了的表示位置的方法,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到数学交流的简洁之美。通过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本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1.基本练习,用数对表示其他三位同学的位置。根据数对(2,6)、(6,2)确定人的位置。2.拓展练习,坐在数对(3,6)、(X,6)(3,Y)、(A,A)、(A,B)处的同学站起来。3.变式练习.用彩笔给方格纸上给了数对的格子上涂上颜色。4.提升练习,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用到数对知识的例子,欣赏生活中的数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措施,把新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最后我说板书设计:我力求为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指导的还不够,课堂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

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中的Unit 4 《Buying fruit》.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认物”,主要学习句子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 are … .本单元出现了八个单词,除了一个“grapes” 这个水果单词是第一次出现,其余七个单词在3A 中均已出现过。今天这一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学习并进行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的操练。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呈现并操练八种水果单词,顺便结合第一课时的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以及商场里的常用购物用语Can I help you ? I’d like some … . How many kilos ?等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标以及大纲要求,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认知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2)进一步正确听、说、读、词汇 pineapples mangos watermelons

(3)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How many kilos ? … kilos ,please .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3、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Buying fruit说课稿: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 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四)教学难点:

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二、三、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交际法等进行教学。

1、 情景法

情景法强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下,容易学到知识与运用知识。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

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3、 交际法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在教学中,我遵循这一原则,提供较真实的情景。如:学完本课内容后,我让学生扮“售货员”,练习买水果,活学或用所学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堂课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购物这个话题的实际应用性,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设计各种小游戏,猜猜看等多种形式的演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