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君>演讲稿>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集合四篇

文书君 人气:3.01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集合四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雷雨》,我将围绕两个小专题进行说课。

小专题:

1、如何解决引课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行为

2、如何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行为。

一、说教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二、说学情

学生虽年龄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与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本课教学重点是: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本课教学难点是:

1、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雷雨不同时段的景象。

2、积累拓展,写观察日记。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两个小专题,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

课堂当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定既能解决引课中存在的低效行为,也能较好的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行为,落实了小专题。

2、朗读想象感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3、师生合作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采用师生合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能力。也能很好的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行为。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员:雷雨(课件出示雷雨动画景象)

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雷雨吧。(板书课题)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动画,边听边回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

板书: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后(7—8)

意图:

1、本环节利用动画创设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解决引课中存在的低效性。

(二)课件出示本课学习目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想象雷雨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3)拓展练习,能写观察日记。

意图:

本环节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便于更快进入学习。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雷雨前图片: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压的妙用,感受乌云来势汹,厚重,有压迫感。)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忽然的妙用,感受雨前风来的急;体会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利用音响转纽表现声音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闪电、雷声的变化。)

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出示: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老师读雷雨中的段落请

学生交流有哪些景象。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雷雨中图片及雷雨声,帮助学生想象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请同学朗读雷雨后的段落,看看描写了哪些情景。

(1)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挂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条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体会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闲与愉快。)

学生交流,板书出示:

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课件出示雷雨后情景图片,帮助学生感受雨后美景。

面对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现在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意图:

1、本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交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地指导,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合作。

3、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重点字、词的运用,以读促悟,落实学习目标,解决生生互动中的低效性。

(四)朗读想象:

1、多么神奇的雷雨啊!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小朋友,面对雷雨的景象是怎样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课件出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图片。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欣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你喜欢课文的那部分?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请同学展示朗读。

教师朗读

师生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做出合理评价。

意图:

1、在上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展示朗读,再共同评议,活跃课堂气氛,解决生生互动的低效性。

(五)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12个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彩、越、垂”,提示书写要领。

“彩”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越”半包围结构,走的一捺要写舒展,长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写作成;“垂”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一笔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横长短不同。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提示书写姿势。

意图:

二年级学段写字是教学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将教师的示范指导与学生的练习结合,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教学目标,落实课标精神。提示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解决了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性。

(六)课堂小结:

1、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雷雨有了认识,其实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还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请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去欣赏她吧!

2、让我们向小作者学习,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以精炼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布置任务,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落实了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雷雨前(1—3)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雷雨中(4—6)雨声、雷声——由大到小

雷雨后(7—8)太阳、彩虹、蜘蛛、蝉、青蛙

板书能很直观的体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分析教材:

本课内容是自选材料。我觉得,结构书写规律看起来很简单,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但是当这个结构放到不同的字里时,就差别很大,也就是说,这个结构并不很好掌握。

二、分析学生:

我觉得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小学写字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教育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掌握书写规律。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重心居中、以点为中、撇捺对称、点画匀称。”的几种书写规律。

2、写好“杰、堂、华、枣、辛、峦、奥、检、拄”等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通过讨论、评价及实践等教学方式,了解带有几种规律不同的字,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古代书法家故事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要持之以恒。

四、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书写9个范字”,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规律。

五、教学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通过中国书法家之最导入新课。

学生学习认识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我认为工具是被人们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

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写字方面,同样体现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以上课伊始我通过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一生经历及他的书法作品,一一展示给学生面前。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在感染着学生,一幅幅李邕的书法作品也在激励着学生。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结构书写规律

结构书写规律有四种情况:(1)重心居中 凡是竖画居中的字,结构应以竖画为中心,这样写出来的字,结构才会平稳、对称、富于装饰美。(2)以点为中 凡是汉字中以点为起笔的字,只要这个点在中间,就要以这个点为中心基准,来安排其他笔画。(3)撇捺对称 以撇捺为主笔对称组成的字,其左撇右捺,如同人的左右手,一定要对称,不能一长一短,一高一低。(4)点画匀称 汉字的结构十分重视点画的匀称,在注意点画本身安排的同时,还要注意点画之间的空白。空白是否匀称,也表现了点画是否匀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新授时,学生们必须弄懂结构的书写规律的内涵。通过讨论、评价及实践等教学方式,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第三环节:指导书写。我是一边讲解,以边指导书写。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掌握得快一些。比如“在讲重心居中”的规律时,弄清要领后,指导书写“杰”字,学生们立刻就明白结构应以竖画为中心。写时就知道“木”字的竖画写在了竖中线上,撇捺两画也较舒展。就是这样,我讲一种规律,练写几个字。效果极其明显。就这样,当最后点画匀称这一规律传授过后,学生们也快将这9个范字完成了。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及更好的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自由练练。在课堂练习中,有一组常用汉字训练。文章——幸福——资本。都是以撇捺为主笔对称的字,只有左撇右捺对称,撇端与捺脚基本平齐,结构才会美,才能左右得当,重心平稳。我把这个小常识告知学生们,并正确的读贴,一定要读懂。只有真正读懂了,才能将字写好!(不过,这一环节需要看时间是否来得及,如果

时间不够用,只能课下完成。)学生在练写时,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宁静优美的意境中写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第五环节:熏陶与拓展。通过欣赏学生们的一些硬笔书法作品,鼓励向写字好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用心习字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水平,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以鼓励,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他们就愿意去写字,写好字。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好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接着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 “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课间休息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4、结合生活认读整时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东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下方的钟面,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6时、8时……。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是用钟面或者电子表示法表示的时刻,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下课以后一起去做游戏,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TAG标签:说课稿 四篇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