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师师德演讲稿模板集锦八篇

文书君 人气:2.3W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师德演讲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教师师德演讲稿模板集锦八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是教师的良心’,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培养良好的师德,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不过是如此而已!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2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师德”,提起师德就不能不提教育,提起教育就不能不追溯教育的发展与传承的历史。古往今来,中国一直尊师重教,而那些尊师重教的人也名垂青史。古时有生命的大智者老子,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不是“醇儒”的荀子,“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近代有蔡元培、胡适、梁启超、王国维,现代有马寅初、陶行知;当代也不乏一些教育名家,有大家熟知的魏书生、窦桂梅、李希贵等等。他们或许真的做到了教育的本真——传道授业解惑。

不知道“师德”这个词语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师德”的意思,大抵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意思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就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然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当下,提到“师德”这个词语,总是跟随着负面报道为大家所熟知。教师这个职业本是最纯真最伟大的一项事业,没有了教师,人类文明何以传承,何以发展?既然教师担当了传承文明的重任,为什么社会上又有那么多人误解教师这个职业?在我看来,根源在于教育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用空脑袋看富口袋。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然渗透到教育领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圣贤名句不再被后人推崇和传承,反而被束之高阁。做学问的人不在专心,连着教学问的人也如坐针毡,他们忙着办辅导班、忙着在外兼职,守不住清贫。更甚者为了追上高速教育的快车,不惜踩踏高压线——打学生、骂学生。回首观望,在这条高速发展的教育快车道上,谁敢拍着胸脯说,我是最遵守师德的优秀教师,恐怕没有几个人。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泛着金色光芒的神圣称号。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里面有我的困惑、迷茫,也有我的坚持,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片段。(我不知道教师这个行业对于别人是什么样的存在,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铁饭碗”,更是理想的延伸与传承。当今社会,信息与科技日新月异,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赚钱的行业有很多,如果靠教师这个行业升官发财,可能不能如愿。所以,守得住清贫者,便守得住理想。)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把“师德”看成紧箍咒,则愈怕愈紧,为何不把它当成引领教师成长的灯塔呢?掬一捧清泉给教育,清则自清,明则自明。

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夹津口镇之朴中学的李艳敏。今天,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在此,我向支持和关怀青年教师成长的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20xx年8月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梦想,离开了家乡焦作市温县,踏上了巩义这片热土,成为了夹津口镇之朴中学的一名教师。学校在管理上处处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重视学生的成长,还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鼓励我们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观摩、培训活动,让我们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我们参加教体局组织的讲课比赛和“一师一优课”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提高业务的平台;坚持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事们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正是同事们的优秀激励着我不断地追求进步,激励着我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一年来的努力付出,我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获得了之朴中学星光班主任称号,在教体局和团市委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教师职业很辛苦,做一名山区教师更辛苦。这一年里,我担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我处处以孩子的成长为已任,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每天我都会把工作安排的满满的。在军训时,为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我陪着孩子们站军姿,甚至下大雨了还和他们一起坚持到底;在教学工作上,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山区孩子的特点开展了英语分阶教学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外,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也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开展家访活动,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班有个孩子曾经一直是我眼中的阳光少年,但寒假过后却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成绩也不断下滑,询问原因他也不肯说。带着疑惑,我利用周末走了好几里山路到他家去做家访,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他成了留守儿童,每天与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家访后我们建立了“秘密信箱”,每周让他与父母通过电话沟通,我也经常与他谈心,每天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经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孩子逐渐打开心结,那个阳光少年又重新回来了。然而工作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遇到孩子们成长中的问题,我也会束手无策;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劳累,我也曾彷徨犹豫;然而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家访后家长那朴实而真诚的感谢之词,同事的鼓励、学校领导的关怀,又重新给了我信心和动力,让我勇敢的战胜一切困难。

由于工作上的努力付出,我在这一年里收获了很多,迅速完成了由大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由于工作态度和成绩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认可,今年学校又安排我担任了教导处副主任、七年级年级主任等职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深深地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我想说的是,能做为巩义教育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我将一如继往地做好本职工作,立志扎根农村,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脚踏实地为山区孩子的成长成才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也借此机会代表广大青年教师郑重承诺:我们定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把教书育人作为奉献社会的职责使命,把为人师表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祖国的未来、为巩义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4

弹指一挥间,五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

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

还记得,上学以后,能歌善舞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

还记得,中学毕业时,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师范”

往事一幕一幕。

15岁,我背着行囊走进师范在那里,严谨的校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让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眼的深刻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8 岁,我带着一脸稚气走进这所学校,满腔热情地融入到与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当中望着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仍孜孜不倦,看着他们青丝变白发仍两袖清风,我突然特别深刻地理解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描写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教师,光有奉献是不够的,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特别是世纪之交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从1999年至今,我走过了我人生不平凡的五年。

曾先后两次参加县英语汇教获二等奖并取得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20xx年5月我被评为“全县模范青年团员”去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三峡大学成教院英语系本科录取最重要的是去年8月,我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被录用为正式编制教师。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段黑色的日子:20xx年10月,第一次参加进编考试的我因一分半之差被拒之门外我失望,彷徨,一度想,要离开,想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最终我选择留下来了,我离不开我心爱的讲台,我离不开我心爱的学生,这里有我儿时的梦,这里有我一生的追求。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

“撑一支长篇,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5

朱凤转眼间,做幼儿教师已第三个年头,回想第一次踏进幼儿园办公室看到的一行字:爱心、细心、贴心,这就是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孩子付出的一片真心。这一份真心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我曾看到过一位家长在家园联系册中这样记录她孩子的一件事——孩子问:“妈妈,是不是做阿姨很难为情的?”

妈妈奇怪的问:“妈妈虽然做阿姨,可是妈妈是靠双手干活吃饭的,有什么难为情的?”

“那为什么老师总是叫某某拍照、拍录像,从来不叫我呢?”妈妈一时无语。看来老师的一个举动,已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要惊讶孩子的这种感受,因为他们的心是敏感的。关爱是重要的,偏爱却是不可取的,教育的公正性在于给每个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同等的发展机会。这一份真心要求教师细心观察、等待,留给每个孩子足够的空间。曾经我和孩子们在了解各种恐龙的名字,有个孩子说不到几个,我就鼓励他再去多了解一些。想不到没过几天,他就兴奋的告诉我:“朱老师,我现在知道许多恐龙的名字呢!你知道我是怎么记住的吗?原来有些恐龙是根据它的长相取名的,像独角龙,它头上长着一个角所以叫独角龙……”孩子神气的小脸仿佛在说:这可是靠我自己的本领得来的知识!自信、勇敢、善于思考,这不正是“完整的儿童”所必需的吗?作为教师,一个留有思考余地的回答,能带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这一份真心要求教师贴近孩子,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自己的形象。

每个人都爱面子,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不只对成人而言,每个孩子也都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美好的印象,所以成人应该注意和重视,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在同伴面前树立美好的形象。平日里,当遇到孩子吵闹、打翻东西、不睡午觉、撕坏图书等现象时,教师采取不正确的措施会造成孩子形象受损,导致在他人心目中不是好孩子的概念。也有时,我们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对行为较差的孩子的鼓励。蒙特梭利教育观中有一句话:教师不注意应用语言,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不要随便惩罚和奖励,这会给他们造成自卑和骄傲的结果。这一份真心绝不是靠三言两语所能达成,而是要靠我自己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中慢慢积累、沉淀而成的!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人》。

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姑且不说教师这个职业有多么光荣,我们更不谈教师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有多重要的作用,我们只从我们教师本人的幸福谈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人。

人的一生都不在不断地追寻着幸福之中,当我们小的时候,把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当作自己幸福的目标,在大一些我们又把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当作追寻的幸福,直到现在我们所要追寻的这些幸福,都已经实现了,我们忽然间有了一种茫然的感觉,仿佛我们不知该做些什么了,我们的目标也不再那么刻骨铭心,不再另我们付出全部的努力,一切都得到了却不曾想到,并没有自己想象到的那样有多么的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当物质上的满足不能另我们再幸福时,我们只有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幸福的教师,做幸福的人!让幸福真正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入到自己的骨髓之中,当我们精神始终处于一种富足之中时,我们的幸福无处不在。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说,我们的生命因学校而存在,那么,我们的生命更因学校的繁荣而精彩。每天迎着朝阳踏进学校的那一刻,一种踏实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想到这一天就从一种意气风发中开始,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也许我们接触的人不少,也许我们接触到的这许多的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我们却能接触到世界上最最纯洁的关系,最最真挚的感情,当孩子们亲切地称我为“王老师”时,我的幸福就已经开始了。

同事间有礼貌地问好,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因为都是长期以来单纯的教师,更因为彼此之间长久以来的信任,让自己身处在办公室里有一种安全、纯净之感,对于无数个问题的深入探究,让我们都更彼此明白,原来我们都是同一类人,都希望在知识上更求知,都希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都希望能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现在我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孩子们的学习是有难度的,怎样让孩子们的学习更顺畅,怎样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效率,我们几个教师都处于一种紧张之中,我们几个数学教师头扎在一起研究怎样找一个正方体的相对的面,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容易出现错误呢?大家在网上找到了视频,观看完以后,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到了我们教学中的考虑不足之处,——没能把要找的这个面本身也算进去,它本身也不能成为自己相对的面,我们在不断地探究中一路行来,生怕自己单独的思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怕自己的想法缺乏客观性,我们都深深地体验到,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最优秀,只有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把自己投入到同事之中,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课题,在与同事的交流与沟通中,我想早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同事关系,我们更把彼此当成了知己和朋友,生活在朋友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与孩子们交朋友,把孩子们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一种假话,这是一种空话,说给别人听的话,可我却在工作中渐渐地发现这绝对不是虚言,对于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如果你都仔细去倾听,你就会发现,原来孩子们说的话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珍贵的信息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常常都是太有用了。一个孩子向我提出,如果是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而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该怎样寻找它相对的面时,我为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而感动,这提醒我在教学中要考虑更多,而作为课堂中的教师,是很难想到更多的,即便我们已经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我们分明发现,紧紧地依靠孩子们,才是能否保证我们的课堂成败地关键,让孩子们说话,让孩子们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才是我们在课堂最应该做的,在课堂中,我注重让孩子说每一个解题思路,而孩子们在这样的叙述中,更明了该做什么和怎样做,这也让我更加懂得,数学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性化的、条理性的思维,只有如此,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才会更有效率,也才能更有兴趣。

如果说,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幸福的源泉,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就会不断地提升,似乎这样说有些夸张,可我们分明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在忙碌与紧张中感受到了幸福,就如同我们的运动一样,过去,每一个对于运动本身都存在着误区,认为那是运动员的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代人缺乏运动,什么是运动呢?或许我们在运动刚开始时感觉到的是一种不舒适,甚或是一种痛苦,可运动过后,我们却莫名地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作教师时的投入就如同运动一样,幸福之感总是在我们用心之后,这种幸福是发自于内在的,是任何物质上的幸福感无法言及的。

做幸福教师,幸福的人,一切都在于我们自身,更在于我们的内心,在单位这一方舞台上,用心做事,认真做人,我想我们都能成为幸福的教师,幸福的人!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7

大家好: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忧解难,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让你有着自信。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书中谈到100条教育理论。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尤其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苏赫姆林斯基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工作了20年后,他明白了,课堂上老师必须做两件事情:一、要交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很多老师认为,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聪明,于是把主要的力量用到记忆知识上去了。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怕思考了,学习很被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其实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但凡学习好的孩子,都把做对一道题目当作一种乐趣,把思考所得当作一种发现,于是从中得到很多常人得不到的乐趣,最终成功了,问及他们的学习经历,无一不说学习过程是一种快乐。

可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孩子还是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呢?原因也很简单,孩子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思想严重,稍有不会的题目就问家长,或者等待老师的讲解,怕动脑筋,即使题目做对了,他也不引以为自豪,因为那是父母或者老师讲解的结果,他没有体验到思考的乐趣。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少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认为是死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务。把学习当成一种思考、认识、发现和好奇的需要,这样的学生才会成为会思考的劳动者。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思考者时,学生才能体验学习是一种快乐和幸福,而这种快乐反过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没有问题意味着没有思考,没有思考怎么能提出问题?较多的学生早已不会思考了,忘记了思考的概念,更不知思考的线路,要思考做啥?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考的活动在学校生的头脑里占据统治地位,怎样才能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

首先,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

教师本身应该是个思想者,用思想去点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转变自己的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苏赫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向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会思考的教师,教不出会思考的学生。当然,这些前提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升上。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是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实践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和学生一起,互相影响、讨论、激励、鼓舞。

其次、解放学生思想,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接收、习惯了习惯的一切,主体意识丢失,独立能力退化。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自主学习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该改承担学习的责任?教师固然应该承担,但学生若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永远在昏昧等待中。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时,学生自己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然后、学会等待、牵线搭桥。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要叫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常常沉默寡言,面面相觑,提不出来,为何提不出?因为不习惯思考,也不会思考,那么,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发表看法吧,仍然沉默,为何?因为没有看法,哪里去找?不知道。也许有极少的同学有点想法,碍于面子怕回答。时间一分分过去,教学进度走不了,急死老师了,忍不住越粗代庖来得干净利索,省时省力,结果,我们又回到老路。学生永远在等待依赖中。所以,教师不能急,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思考准备时间,善于激励,耐心等待。一部分学生可能就差那么点勇气,需要教师为他们打打气儿,有种种顾虑障碍的,需要教师排泄疏导。其次会引导,学生思维卡壳的地方要牵线搭桥,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结合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如;报刊杂志、电视、多媒体、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国内外重要的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以使思考由温故而知新,由形象到抽象,由混沌到明晰的过渡飞跃;或者要知梨子的味道,亲自去尝尝,让学生亲自其参与去体验,也许这个探索自寻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它使学生思维得到磨砺碰撞,活跃起来。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比起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强行灌输,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学生会受益终生,故而眼前所耗费的时间经历应该说是值得的。

最后,以包容情谊,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试想,身处惴惴不安,紧张压抑,过度庄严肃寂的氛围里,学生的脑力过度集中在时时刻刻的提心吊胆,焦虑惶恐,瞻前顾后中,怎能集中精力进行积极健康有序的智力思维呢?自由就是不给学生太多的束缚,有宽泛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轻松自如的各抒己见。这其中,教师和蔼亲切的微笑,循循善诱的开导鼓励无疑是重要的。只要能思考,敢思考,哪怕是错误都是一大进步。人的认识,总是在错误中提高,谁畏惧错误,谁就毁灭进步,因而对错误不是批评指责,哪怕是不经意的一个轻视眼神,一句冷漠的话语,都不能轻易流露。而是引导指正,保护他们思维火化的幼芽是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开端。

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思考者时,学生才能体验学习是一种快乐和幸福,而这种快乐反过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其实学生不会思考,低效学习的症结就隐藏在其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深深明白,一个善教的老师,所赋予孩子的,是一种思考,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认真思考,认真反思,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的理念,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8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

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

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