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惧怕》读后感作文1000字

文书君 人气:1.26W

读完《不要惧怕》这本书,“死亡”有了更多的意义,对于“死亡”也敢思考更多了。以下是几段摘录:

《不要惧怕》读后感作文1000字

我们之所以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结,是因为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味地惧怕死亡,逃避死亡。

这就有点像,当我们在为人生的某一个目标全心奋斗时,我们往往以为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此。死亡,只有在我们的狭隘的时空观里才是终点。但就像科学的探索是无限的一样,在你们笃信人类的唯一时空观时,还有很多无限和未知存在。若有人告诉你还有另外的时空或者说死后的你们只是从这个时空到了另一个时空,你可以不信,但如果是事实呢?那么死亡就是一种转变,不是一种终结,而在死亡之前所做的任何努力如果没有为转变后做任何积存,那么这就是狭隘和短视。我想,生命的广度如果仅为了出生和死亡两点一线间的`距离就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临终的事情,我们想得太多。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临终前表现出勇敢,但那并不能战胜死亡。

在生命的夜幕低垂之际,上帝将依你爱心的多寡来施行审判。

在上帝的教导里,死亡并不是不可怕,而是基督为我们战胜了这个可怕的敌人,所以我们无需为战胜死亡做什么,也不能为战胜死亡做什么。当我们选择相信基督为我们成了这事后,我们只需要在今生活出丰盛的生命,将此价值存到未来的审判。

在一个人面对死亡之际,正是永恒敲他心门的时刻。

很多人在弥留之际的痛苦是因为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也许有人说,他或许是因为今生没有享受够呢?可是若有永恒,在永恒里若比此生更美好,他会不愿意去吗?若在永恒里是无限的苦难,他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若没有永恒,这个话题是不是很可怕?我想所有人都有对于未来的盼望或者恐惧,要不然会不会很多人在出生后就决定死去?我突然在想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当然我也曾经这样,这仅仅是哲学家和宗教家需要思考的吗?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它和死亡一样敏感。

自然界每天都在发生这种转变--------毛毛虫蜕变为蝴蝶,看上去死气沉沉的种子萌芽,长成大树。我们所说的生命转变的奥秘,并非无从知晓。

似乎人类更能够理解动植物界的这些现象,但一旦放在人身上,这一切都变得如此不可思议?其实人本身就比其他生物要不可思议很多,不是吗?

要是临终者相信复活,那么复活对他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事实。

想起很久前,有个外国牧师说,圣经是一堆事实不是一系列小说,我当时很不能理解。可是,对于信的人,它就是事实。而实际上,从逻辑来说,事实这个词是因为它本身真实的存在,才被称为是事实,信与不信,它都是事实。就像曾经有个牧师告诉我们,神的存在就是一个事实,你信,是因为他确实存在。当然只有你信了,这件事对于你才是事实。无神论以及死亡就是最终的归宿,也因为信的人多了,它在信的人心中就成为事实。

我们想象不出死后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就像盲人无法理解色彩一样。

我信,但信心不足,求主帮助。

我们没办法想象死后的样子,因为我们活着的人从没见过,但这本书里这些真实的例子,当他们在面对临终的基督徒所感受到的震撼,可以让我们相信他们所看到的盼望,可以感受到那份信实,但我们依然会说“我信,但信心不足,求主帮助。”,庆幸的是,我们可以这样祷告。

对于如何安抚失去亲人朋友的人,有几点体会

要做到与悲的人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没有经历过相同苦难的人,很难有相似的同理心,但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用爱来学习感受他们对对方的爱,学习像他们一样地去爱对方,只有这样我们像他们一样感受到失去这样的爱与被爱的悲痛。但我们通常都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不断地靠近。

对于在悲痛中的人,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陪伴他们,有时候话语不能带来任何帮助,特别是空洞的话语或者过度理性的话语,反而是一种伤害,有时候耐心地倾听、感受、陪伴,让他们把悲痛表达出来会好得多。不要着急,让他们变为正常,没有足够的疗伤时间,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后遗症。而且痛苦并不是都可以忘记的,有的人的痛会历久弥新,但这是个事实,逃避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爱可以弥补这一切。

TAG标签:惧怕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