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纠结与断裂-大众文化审美时间体验的现代性内涵及其困境

文书君 人气:2.14W

关于纠结与断裂-大众文化审美时间体验的现代性内涵及其困境

[论文关键词]大众 现代性 时间

[论文摘要]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体验是现代性背景下两种不同时间体验诉求相互纠结的结果,与审美现代性的否定性时间体验构成意义关联。受客观可度量时间规约的大众文化审美体验,最终展现为永恒时间意识隐退下的对审美现代性瞬时体验的戏拟,并由时间聚合、时间切换、时间吸滞等形式规避现代性时间危机。由此。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体验必然以其即时审美的省时节力与巨量时间耗竭的悖论性现实遭逢,彰显出其现代性意涵的内在价值困境。

时间意识是人类文化存在的基本特征,几乎所有的文化类型都以一种特定的时间感为基础。以现代性时间理论观照大众文化的审美问题,则可发现大众文化逐求当下瞬间的审美时间体验特性,恰是作为现代性时间危机的一种文化反应而与前现代通俗文化大异其趣,因此,要想厘清大众文化审美体验的发生、特征、构成与内在困境,不妨立足现代性时间理论这一独特视角,使其在面向于现代性时间构成的阐释与分析中趋于澄明。

一、大众文化审美时间体验的现代性起源

19世纪末以来,西方高速度、高效率的现代生活,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循环时间体验,时间的不可逆性加强,流速加快,基于未来信仰的“发展”、“进步”观念已成为压倒一切的价值取向。然而,由此“时间之矢”所产生的对现时的无意义感与对未来逐求而尚难企及的焦虑感,却因难以排解而在现代大众的生活中日渐凸显,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现代性时间危机”。

诚如美者卡林内斯库所言,现代性进程自其肇始便蕴含着两套价值相互对立的时间观念,“这两套观念对应于:(1)资本主义文明客观化的、社会性可测量的时间(时间作为一种多少有些珍贵的商品,在上买卖);(2)个人的、主观的、想象性的绵延,即‘自我’的展开所创造的私人时间”。如果说启蒙进步主义的客观矢量时间,主要诉诸未来而非过去,并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生存根基来发展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依据,那么个体主观时间将时间与自我等同,以个人时间的现代性反思体验而对现代客观矢量时间及其潜在危机做出反应,从而构成现代主义文化的时间体验根源。通常认为,两种时间体验作为张力的结构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并因其深深地敌对性而不可能相互关联。然而事实却是,自西方现代性发生之初,两种现代性便无时不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纠结与勾连之中,而这一时间纠结的孳生物,便是作为现代性日常文化形态的大众文化及其审美时间体验。

大众文化以现代性时间体验纠结物的诡异面目张扬于世,实源于资本主义文化生产现实的悖论性境遇。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而“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问,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因此,马克思的意义系统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工作日为“必然王国”的基础,却又以缩短此劳动时日并相应扩大自由时间为“自由王国”的基础。然而,资本主义的客观现实是:由于现代主义艺术的高拔超越为普罗大众难以企及,而以认知一制造生产~市场交换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可度量的客观化时间体验,又从根本上制约着现代性进程中大众的日常文化心态,因此,作为自由时间之重要组成的审美活动,也需悖论性的经由必要劳动时间,即客观化、可度量的且作为商品的时间,才能转换为日常现实。这就是说,作为资本主义日常文化形态的大众文化及其审美时间体验,不仅需要以现代性矛盾运动的否定方面填充现代虚无主义的意义空场,而且同时需作为现代性矛盾运动的肯定方面支撑现代性进步主义的前进机制,更重要的是,只有悖论性的首先作为肯定的一面,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诉求才能得以现实成立。

具体来看,大众文化的时问策略正在于:将作为“自由时间”(freetime)的审美活动归约为“闲暇时间”(1eisuretime),以“闲暇时间”对抗“必要劳动时间”并疏解现代性时间困局。法国当代大众文化学者波德里亚指出,“‘自由’时间的深刻要求就在于:为时间恢复其使用价值,将其解放成空闲范畴,并用个体的自由将其填满。然而在我们的体系中,时间只有作为物品,作为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的’用于‘’的由年、时、日、周构成的计时资本才能得到解放”169<)因此,如果说自由时间以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而展开自身,那么孳生大众文化审美时间体验的闲暇时间恰是以客观的、可量度的必要劳动时间为生成根基与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