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让“错误”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催化剂

文书君 人气:1.53W

  论文关键词:小学 错误资源 信息技术

浅析让“错误”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催化剂

论文摘 要:为了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有效,进而高效,教师应当既科学又艺术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变错为利,让这些错误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 ?
  
  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无论教师之前将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得有多么精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我们始料不及的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大体上会有两种态度:一是立刻加以否定,不让其陈述理由,甚至呵斥学生的错误行为;另一种是开放式的,灵活的加以处理,使学生的错误变成一种学习资源。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消除错误。教师不能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应该灵活机智地加以应用,变错为利,将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和催化剂。?
  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而低年级的学生总会在操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的错误。一些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出错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们怎么纠正或是老师直接忽略这些小错误。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在信息课堂中,面对学生错误时,教师不应该是直接纠正或是忽略,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画矩形》这一课时,教师以画卡车为例,并分为三个任务让同学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是利用矩形工具画车身,第二个任务是利用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画车窗及车灯。这两个任务,学生基本可以正确的完成。第三个任务是利用椭圆工具画两个车轮。学生利用椭圆工具和shift键很快就画出了两个车轮,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同学画的两个车轮大小都不一样,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观察,
  此时,学生已经自己发现了错误,但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修改,而是通过操作画第一个车轮时,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动。此时,学生就立刻理解了,画第二个车轮时数字应该和第一个一样,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车轮大小一样了。?
  当发现学生的`操作错误时,教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错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瞬间被提高,思维也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之下,学习的效果甚佳。?
  二、借助学生操作错误,启迪学生创新?
  创新是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更需要鼓励学生创新。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从而实现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充满着一些错误和挫折。对于这类差错的教学要求不是“及时评论”、“及时纠正”,而是“延时评论”、“启发诱导”,鼓励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美化文章》时,在创设教学情境,布置了“插入艺术字”的任务以后,学生开始尝试操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同学插入了艺术字后,没有改变内容,于是插入的艺术字就变成“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这很明显是一个错误,但教师没有立即批评,也没纠正,而是将这个问题提出来,
  受教师启发,学生开始思考,并在底下尝试方法。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提出可以用退格键,有的说用DELETE键,还有的说可以右击剪切,很快将错误解决了,实现了学习上的“再创造”。?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尤其是对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当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有操作错误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延时批评。如果学生一旦出错,就立刻批评或纠正,就会磨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针对学生屡犯错误,进行强化训练?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学生对于一些操作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于是,学生总是在操作过程中犯错。教师一般会选择演示或是讲解,以此来强调某个内容的操作方法。但我们发现,有时单凭讲解或指点一下并不能解决问题。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因此,在面对学生经常犯错的操作时,教师应当通过强化训练和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
  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上小学信息技术选修第二课时,有个内容是利用logo画等边三角形。教师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步长为50的等边三角形。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同学在画完第一条边后,便不知下面如何操作,或者有的同学画出了三角形但并非我们所需要的等边三角形。于是教师询问同学没画出图形的原因,很多同学都说不知道旋转角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开始通过画图和联系数学上的知识来讲解,帮助同学们分析小海龟每次旋转的角度,从而利用logo画出等边三角形。但是在下一次课时,教师又让同学们画等边三角形,发现很多同学仍然不会操作,画出来的图形都不符合要求,问题还是在旋转角度这里。于是,教师不再单纯讲解,而是通过展示几幅多边形的作品,请同学上台先标注出旋转角,然后再标明旋转角度是多少,接着再让同学上机练习,利用logo画出这些图形。通过教师这样的训练,学生开始学会分析旋转角度,很轻松地就可以画出一个图形来。?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